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推行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去”策略,招贤纳士。加大与各大高校的联系,按期到有关院校举行宣讲会,积极宣传师资博士后政策;借助现代化信息方法发布人才需要信息和人才引进政策,并充分发挥学科、学院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积极推动作用,通过专家学者、教学名师的学术魔力和人格魔力,吸引学界年轻人精英。学校规定,除个别专业外,应届出色博士毕业生或尚不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、未达到高层次人才学术水平的出色博士,根据教师招聘计划和遴选需要,原则上纳入师资博士后队伍管理。
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以科学研究为主,同时履行教师职责,即享有“教师的身份”、从事“博士后的工作”。学校对师资博士后采取“在用中培养,在培养中选拔”的方法,除去在合作导师指导下完成在站期间所确定的科研任务外,还须适合承担教学任务、帮助指导研究生、参与学生管理等,并且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培训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及出国访学等,以全方位提高个体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。在出站环节,学校采取“双向选择”机制,即挑选最棒者成为教师,同时,师资博士后也在全方位知道学校、学科的基础上做源于愿选择。
师资博士后规范是一种具备开放性、角逐性、流动性特征的教师补充新模式,学校在推行过程中,重视“优胜劣汰、动态留人”,打造全程考核与全方位考核相结合的机制,包含进站考察、中期考核、出站考核、退出流转等,涵盖了科研成就、科研潜力、革新能力、团队协作精神、学生工作能力、社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。这种立体化的考核机制对提升博士后培养水平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进而有效促进学校教学、科研进步,起到了积极的政策导向用途。
华东政法大学尽力为师资博士后创造好条件,提升对年轻人博士的吸引力,帮助其在站期间能潜心于学术。师资博士后规范在学校推行两年多来,得到了年轻人博士和各学院的高度认同和支持。现在,已有70名年轻人博士顺利进站,其中毕业于国外知名高校或有国外留学历程的有19人。实践表明,师资博士后规范可以让新进人才有一个缓冲期,能在职拓展学术研究和培训;同时,学校也可以对其进行考察,有益于把好师资引进的“入口关”。这一规范还提升了学校在站博士后的规模,有益于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水平的提升。